孩子厭學,、拒學……家長該咋辦?
近年來,在精神心理衛(wèi)生臨床工作中,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很多兒童或青少年出現(xiàn)了不同程度的厭學,、拒學情況。
孩子厭學的原因
繁重的學業(yè)壓力和競爭 不同于以前,,如今的兒童青少年在校求學期間,,時常會感到學業(yè)任務繁重、學習難度高,、學業(yè)競爭激烈,。尤其是從小在寬松、低難度,、低競爭教育環(huán)境下成長的孩子,,可能難以適應這種高強度的學習和考試任務。等到心理壓力積蓄到令人無法承載和消化的程度時,,孩子就會表現(xiàn)出厭學,、拒學的狀態(tài)。
校園中的不良人際關(guān)系 有些孩子在校時可能與老師或同學的關(guān)系不良,。比如,,消極的認知模式或情緒反應,容易引起老師或同學的擔憂,、反感或評判,,造成與他人的誤會或摩擦。這些兒童或青少年可能總會感覺老師在針對,、批評他們,,同學們在議論、排擠,、孤立他們,,因此他們與老師和同學之間的信任遭到破壞,隨即關(guān)系也變得疏離或敵對,。更糟糕的是,,當孩子處于一種被孤立的弱勢狀態(tài)時,隨之而來的可能是校園欺凌,,這也加重了孩子厭學,、拒學的狀況。
家庭環(huán)境因素 厭學或拒學的兒童青少年,同樣會受其家庭環(huán)境因素的影響,,如家庭經(jīng)濟條件差,、單親家庭、家庭成員之間關(guān)系緊張,、家庭成員患有軀體或精神疾病,、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正確等。這些家庭環(huán)境因素導致孩子內(nèi)心非常敏感,、脆弱,,缺乏安全感和力量感,沒有足夠的心理韌性和抗壓能力,,生活中的負性遭遇會直接擊垮他們的心理防線,,引發(fā)其厭學、拒學的回避行為,。
缺乏學習動機 缺乏學習動機也是孩子厭學,、拒學的重要原因。不少處于厭學,、拒學狀態(tài)的兒童青少年,,總感覺自己像一臺機器,永遠處于上課,、刷題,、考試的循環(huán)中,根本無法在其中獲得樂趣,。他們不清楚自己喜歡什么,,更不明白自己為什么要學習,學習對于他們的意義是什么,。
不少孩子都認為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,,學習處于被動狀態(tài),自己只是為了滿足父母和老師的期待而學習,。當孩子一直在為他人而學,,沒有了主動性和自發(fā)性時,也就逐漸失去了努力學習的動力,,對學習產(chǎn)生厭倦,。
消極的認知模式 厭學,、拒學的孩子往往會存在如下固化的消極認知模式,。
1.思維反芻:個體對負性事件的原因、過程,、后果進行反復,、自動化的思考。
2.非黑即白思維:把人或事物簡單地分為“好與壞”“對與錯”,,缺乏中間地帶,。
3.以偏概全:用片面,、局限的觀點來看待整體問題。
4.過度攬責:將不好的后果更多地歸因于自己,,不能客觀地看待問題的成因,。
5.過度夸大或過度貶低:過度地放大或縮小自己、他人或事物的重要性等,。這些消極的認知模式會引起消極的情緒反應,,或者直接影響到人際關(guān)系。
>>我要舉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