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長沙人,,怎能連白沙井故事都不知道
前幾天辣利婆問了我一個好蠢的問題,,她說:以前的人喝水是直接喝還是煮開再喝呢?
唉,,央視86年的《西游記》這么多年都白放了啊,你什么時候看到過豬八戒去河邊取水還會加熱一下再喝的,。
古人不管是天上下的雨還是門前流過的溪水,,大都是舀來就喝的。
很多村莊的疫病其實大多也是因為水源引起的,,一些人招搖撞騙的人拿些遠處取來的干凈水,,跟村里人說是能救疫病的神水,不過是遠處取來的干凈的水罷了,。
沒有買賣,就沒有殺害,。
水,,也是一樣。長沙第一井——白沙古井,,因其清冽甘甜也曾成為人們爭端的事物,,掀起過幾場打(血)架(雨)斗(腥)毆(風)。
首先是在人們口舌相傳的民間故事,。
在很久很以前,,有一條可惡的黑龍把村子里的水塘給攪和了,人們和牲畜喝了渾濁的水都會生病,。
后來,,農(nóng)夫在水塘邊救了個中毒的丹頂鶴。幾天后,,村子里多了個開面館的白沙姑娘,。
見色起意的黑龍變身為喝醉酒的漢子,醉溫之意不在酒,,魔爪伸向袖子口,,姑娘說,別急,,餓了嗎?餓了我給你下碗面吃呀,。
漢子喜滋滋的就把面條往肚子里咽,慢慢就覺得不對勁了,。
面條變成了一串鐵鏈,,一把把地牽住了漢子的肚腸,,黑龍大吼一聲,原形畢露,,尾巴一甩飛沙走石,。村子里陷入了黑暗,卻見一只耀眼的丹頂白鶴騰空而起,,接著一座小山從天而降,,正好砸在黑龍身上。
后來在小山腳下,,就出現(xiàn)了一口水井,,不斷涌出清水,甜甜的涼涼的,。這口井,,就被村名們叫做“白沙井”。
關(guān)于白沙井的最早文獻記載,,出現(xiàn)在明末《長沙府志》,。
當官的和百姓都會去白沙井排隊取水。
清朝中期,,長沙城內(nèi)茶樓繁盛,,出現(xiàn)了一批專為茶樓包送白沙井水的挑水夫。
茶樓每天需要新鮮的白沙水,,可是挑水夫卻不一定每天都來,,怎么辦呢,茶樓老板們開始向挑水夫們索取一定的“送水押金”,,小樣,,不來送水老子扣你丫的錢!
交了押金后,為了利益就只能想辦法減少時間成本了,,而插隊就是最好的辦法,。
“老大,他又插隊!”
“他插隊你就讓他插啊,,給我往死里打,。”
經(jīng)常打得井眼里都被染紅了,。
打到縣政府沒辦法了,,專門立了石碑規(guī)定這口井給挑水喝的市民,這口井給挑水夫,。
挑水夫之間也組織成立了清泉會,,規(guī)定“凡挑運賣水者,均須入會,,每人納入會錢400文,,對白沙井種種弊端,,互相監(jiān)察”。
有了規(guī)矩就好辦事多了,,白沙古井安分了好些年,。
到了晚清,鄰近白沙井的一戶人家,,悄悄在自家屋內(nèi)挖了一個深坑,,使得白沙井的泉水流到家中深坑內(nèi)。
可是白沙井水卻因此接近干涸,。好漢,,你這和自掘墳?zāi)褂惺裁床顒e?
挑水夫和排隊的市民生氣了,嘿喲,,你還想吃獨食,,你咋不上天呢?
有了共同的敵人,之前還打得不可開交的他們,,放棄舊仇又結(jié)伴圍攻過來打架,。
最后,湖南巡撫陳寶箴要求保甲局(相當于現(xiàn)在的居委會)出面平息此事,,于是白沙井旁又多了塊碑石,,寫著:“嚴禁截斷源流”,然后把人家家里的坑也順帶填平了,。
民國創(chuàng)建后,長沙城里人口膨脹,,城市供水成為大問題,,因白沙井而造成的打架次數(shù)也越來越多。
最開始是那些穿軍裝的兵士(俗稱黃衣客),,在白沙井旁霸道橫行,,取水從不排隊,破壞長久以來的秩序,。
而茶館也單方面解除了“清泉會”挑水夫承包挑運沙水的合同,,與此同時,清泉會的人發(fā)現(xiàn)黃衣客成為了新的挑水夫,,而且收費還很便宜,。
排隊被插隊,生意還被搶,,飯碗保不住,,憤恨不平的清泉會的挑水夫又與黃衣客約架了,斗毆過程中死了好些人,。
不得了啦,,夭壽啦,,那些龜仔子們又打架啦!
為了調(diào)息矛盾,湖南都督下令在兩口井眼中間再新開一個,,專供給軍隊和當官的用,。
可清泉會認為白沙井三口井還是少啊,要不干脆多開一個井眼,,都督拍手叫道,,你很有想法,那就再給你開一個,。
呵呵,,你以為當官的那么好說話呢?
看好了,加了條規(guī)定:此后,,白沙井修井費用,,概歸清泉會辦理。
于是在1929年白沙井四口井眼重修,,“清泉會”獨自掏了100余元的腰包,,用麻石鋪成了今天白沙井的樣子。也不知道當時的100余元是個什么概念,,只是聽說他們賣了一部分的不動產(chǎn),,之后陸陸續(xù)續(xù)銷聲匿跡了。
承載歷史的是永垂不朽的古跡,,
如今站在白沙古井旁,,
當年被熱捧的對象現(xiàn)在卻鮮有人問津,
回想當年井旁排隊取水的鬧市盛景,,
不免因為歷史變遷以及光陰流轉(zhuǎn)而略微感慨,。
身為一名長沙人,你喝過白沙古井的水嗎?
>>我要舉報